取消终身教授制度,启动全员“末位淘汰”,值得?
来源:学术桥整理自机器之心、知乎、湖北省人社厅、中国教育报、刘庆生科学网博客、中国科学报等
最近,高校教职,是越来越卷了。
日前,据报道,佐治亚理工学院副教授 Carl DiSalvo 的一条推文引起了学术圈的热议。
“昨天,教务长办公室的人阐述了佐治亚理工学院新的任期后审查程序。我们所知道的任期制度(即终身教授制度),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已经消失了。”
据称,佐治亚理工学院将使用李克特量表按照五个方面进行年度审查,如果任何方面有 1 分或 2 分的结果,教职员工就会进入“观察期”,面临着被解雇的风险。
这一事件并不能算是新闻,早在2021年10月,美国乔治亚州立董事会对高校终身教授评价系统进行的投票中,就已经提到,可能赋予校方因终身教授工作表现不佳而将其解聘的权力。任职于佐治亚州公共机构的终身教职工如果连续两次在年度考核中不达标,且未能达到纠错标准,将可能被解聘。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
没错,如果翻译成中文特色的表述,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在2021年底,湖北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有几乎相同含义的规定:
更有的高校,早已落实了这一行动:
2020年底,威海职业学院的第五聘期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在校内外引起震动:1名教授、4名副教授因为业绩处于同级竞聘岗位末尾被降级低聘。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退休教授刘庆生的一篇科学网博文中,他如此评价“职称退步”制度:“这种制度与一些管理部门不断推崇的荣誉称号人才工程‘异曲同工’,它们共同营造出我国学术界的‘名利场’,给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增添了无穷的诱惑与压力。”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师李锋亮表态更为直接:“如果长聘教师还需要科研考核,那么长聘与否又有什么意义?”
对于广大高校教师而言,评上职称,尤其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铁饭碗”的教授职称,已经十分不易。
知乎用户@科研民工甲 表示:就算是有帽子回来的,也有可能是副教授职称,想把副字去了估计也得拼搏几年了吧。
另一位知乎用户@明月几时有 则表示:有博士学位,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著作有论文,论文级别非常高,专业领域a区,想评副高或者是正高,不知道5年到10年能不能评上。
知乎用户@一页 更加无奈:10篇EI及以上文章,横纵向科研基本都在200w+每年教学96学时及以上。只是副教授。成为副教授,之前所有项目及论文成果全部清0。
但毕竟,职称就是银子,更影响未来的课题申请,现在更是可能关系到保不住饭碗的危机。所以高校教师们为了通过任期考核,不得不忙于“短平快”“容易出成果”的短期研究。
“教授终身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给已经拥有一定学术能力的教授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够自由地进行科研探索。”
对科研成果达不到标准的长聘教师在职称等方面降级,是为了防止一些教师在获长聘后会懈怠下来。但成为教授之后,高校教师真的会“变懒”吗?
让我们来看看教师们真实的反馈:
知乎用户@车水笼
985高校,刚上教授,37岁,来回答下我个人站位的思考。
为国铸就“海防长城”
责编:Christina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